發布日期:2019-09-12 09:37:58 作者:中原檢測
首先你應該知道什么是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是指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不傷害被檢測對象內部組織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內部結構異?;蛉毕荽嬖谝鸬臒?、聲、光、電、磁等反應的變化,以物理或化學方法為手段,借助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器材,對試件內部及表面的結構、性質、狀態及缺陷的類型、性質、數量、形狀、位置、尺寸、分布及其變化進行檢查和測試的方法[1]。無損檢測是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無損檢測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認,主要有射線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四種。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有渦流檢測(ECT)、聲發射檢測(AE)、熱像/紅外(TIR)、泄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等。
本來想等到關注這個話題的超過十人后再來答題,這樣討論得人多些也能激發出更大的價值,但不出所料的目前為止關注者也只有四人。個人認為圈子小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1、僅準備或者已經考取了無損檢測資質證書的人認為自己是行業中人。其實我認為無損檢測涉及的大概念是很大的,包括醫療器械領域的CT、B超、X光片;IC封測中的X-Ray和SAM;安檢安防領域會用到的熱成像和射線等。但我想將自己歸類為無損檢測從業者的大都是機械和工程領域的人員。這樣一來無疑大大縮小了自己的視野和圈子,導致我們的認知往往不及一些檢測設備的銷售人員。
2、操作人員相對較多,工程師和研究人員較少。國內的大環境確實是不太需要工藝人員,目前工程師和操作工也并沒有區別,面對復雜點的狀況依然是要自己上手干,說好聽點是經驗性行業,說不好聽就是缺乏理論分析和數學模擬計算,還停留在粗放階段。正是由于這行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缺少高學歷從業者,所以我們能在網絡上找到的交流者也很少。
存在問題:
1、國內各行業協會雜亂,有待整合。我想只要涉及到取證的人都會對這方面有所研究:特檢協會(質監局)、船級社、學會、航空、鐵道、核電、冶金...只要能想到的行業都要成立一個自己的發證機構,我不知道是我認識太過淺薄無法體會到這樣做的必要性,還是真的只是為了毫無意義的設置門檻壁壘,順便以此圈錢。當然這還只是國內的,還有國外的ASNT、EN、JIS等。隨之而來的是你在哪個行業,按照客戶的要求你應該取什么樣的證書,用什么樣的檢測標準進行驗收,如果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要求就麻煩了,從我對供應商的了解來看很多都不知道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對應關系才是規范的。
2、非關鍵崗位,上升空間有限。說起來質量和安全是產品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國內的產品主要在中低端競爭,因此企業實際上是看重成本遠多過質量和安全的,簡單來說就是產品能造出來就不錯了,至于檢測,既然大家都做或者需方提了要求,我們也不能不做,但肯投入多少成本和精力也只能聽天命了。這一點在這兩年制造業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尤甚,希望不要形成惡性循環。
3、未來的發展研究方向與從業者無關。無損檢測的研究我認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新的檢測手段。主要體現在TOFD、電磁超聲、核磁共振等新的缺陷發現手段,然而這部分主要是擁有光學、電磁、聲學基礎的人在做基礎物理應用的研究。從身邊經驗來看,大部分從事無損檢測的工藝人員都是材料、機械、土木等專業,這部分內容大家自然無法深入。二、計算機智能檢測、識別成像技術(包括CIVA等仿真模擬軟件)。這部分也不展開了,相信接觸過的都知道自動化將對這個判斷起來有些模棱兩可的局面帶來多大的改變,然而能在這方面深入的技術人員又有幾個。
我并非全盤否定工藝人員的工作價值,但僅就技術發展上來看,確實是操作工的定位,工藝上沒有太多值得開展的地方。順便提一下,在工作中接觸到很多老實勤懇的焊接工和探傷工,我認為目前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與他們的付出與辛勞不符,如果繼續下去我想年輕人中愿意從事這類技術的工人會越來越少吧,不知道是社會真的不需那么多人的自然淘汰,還是到時會變成制約中國制造力的問題。
雖然我過現在擁有從事無損檢測人員有17萬,但是遠遠不夠的呢,歡迎大家加入無損檢測行業!